海航集团将向黑石集团的关联公司收购希尔顿约25%股权。10月24日,海航集团、黑石集团(NYSE:BX)和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(NYSE:HLT,以下简称“希尔顿”)宣布上述消息。此次交易总价约为65亿美元,预计于2017年第1季度完成。交易完成后黑石集团在希尔顿中的股权减少至约21%。

26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案
2007年秋,黑石集团在房地产泡沫高峰中斥资260亿美元通过杠杆交易收购了希尔顿。 这笔交易总额为260亿美元,黑石集团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,运用杠杆收购将其拿下。交易完成后,希尔顿旗下拥有10个酒店品牌,遍布全球的2800家酒店,近50万个房间全部被黑石收入囊中。
然而,双方还没来得及庆祝,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袭了。
彼时,全球经济萧条,酒店业一蹶不振,黑石不得不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价值减记,外界估计,金融危机期间,希尔顿酒店市值已经蒸发60亿美元,相当于黑石初始投入的全部资金打了水漂。因此,这笔天价投资一度沦为“笑话”。
更糟糕的是,金融危机使得信贷市场几乎冻结,黑石通过杠杆收购而背负的沉重债务无法重组,为这笔交易提供贷款的高盛、美国银行、德意志银行、美林、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,无法在市场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换取流动性,各方对黑石抱怨不已。
这桩交易令黑石相当狼狈。尽管黑石方面曾一再强调,这笔投资70%的损失仅仅是出现在账面上,但在金融危机期间,没有人会理会这些徒劳的解释,人们看到的只有不断下跌的数字和对未来的恐惧。
教科书式力挽狂澜:黑石翻身
就在所有人大失所望的时候,黑石默默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“大拯救”。
一开始,黑石就大力整顿希尔顿管理团队,力邀克里斯•纳塞塔(Chris Nassetta)担任希尔顿酒店集团的CEO。凭借着在酒店行业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,纳塞塔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开始实施一系列革新计划,包括将总部由加州比弗利山庄迁往弗吉尼亚州,更换高层管理人员,大幅削减运营成本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黑石大胆推动希尔顿的特许经营策略。事实上,希尔顿集团早在20年前便开始进行酒店特许经营权模式的尝试,但一直并未大规模实施。黑石接手后,认为这是动用尽量少的资金拓展酒店业务的绝佳模式。通过这次改革,希尔顿用极少的投资甚至不用任何投入,就使带有希尔顿品牌的酒店遍地开花。
在黑石的努力下,希尔顿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改善,不仅熬过了金融危机,还迈向了IPO。
2013年12月,希尔顿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,筹资23亿美元,成为酒店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。
这次能“逃过一劫”离不开黑石高超的财技。收购希尔顿,黑石背负的200亿美元债务。金融危机之后,美联储实行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,随着市场中流动性逐步恢复,信贷市场再度活跃,黑石充分运用自身财务运作的智慧,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解决了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,这些措施包括动用10亿美元进行债券回购并进行重组、将部分债务转换成优先股等,其不少做法至今仍被业内称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