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程序化的智能投资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,量化投资机构成为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,目前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的交易占比已超20%,对于个人炒股者来说,你每交易五次,就有一次在和机器对决。
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,一方面,百亿级量化私募机构不断涌现;另一方面,国内量化策略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,股票Alpha、CTA、股票灵活对冲、期权等策略广泛应用,海外量化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玩家还很少,市场并没有遇到太大冲击。

未来发展:
1.海外优势之下如何竞争?
量化投资来源于海外市场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量化投资在海外市场至少已有50年历史的发展,以美国的桥水基金为例,最新数据显示,桥水基金公布的规模为1401亿美元,位列全球首位。而国内量化投资的大潮,从2010年我国第一个股指期货——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开启,并在2014—2015年的牛市阶段才迎来规模的迅速扩张,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量化对冲基金规模仅百亿元人民币规模。
国外的策略相比国内,具有碾压的优势,将对国内本土量化管理人形成强有力的冲击、学习国外量化策略经验、提高技术迭代能力、引入具有海外策略研发经验的人才,将是国内量化机构跑步前进的方向。
2.往深还是往宽?
在投资策略层面,每个策略都有其生命周期及容量,不同市场特征下表现最优的策略不同。接下来在越来越拥挤的市场环境下,私募机构可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?
与公募基金相比,私募基金的资源虽然没有那么丰富,但优势在于监管的宽容性,可操作的空间更大。基于以上环境,私募基金在单一策略方向持续提高策略的有效性、优化技术的迭代速度,从而不断在优势策略上扩容或开辟其他子策略,在细分赛道上做出自己的竞争优势,才能达到单点突破的效果。
3.强者恒强吗?
量化投资是一个聪明人用机器与其他聪明人博弈的游戏,游戏能不能赢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:1.市场中都有哪些玩家;2.你选择的对手玩家的聪明程度;3.你的每一次出招之后策略优化迭代的能力是不是持续比对方强;4.游戏可以容纳的玩家总数量。
要赢得游戏需要从战略制定到战术实操的过程全部做对,少了哪一步,都可能导致你的胜率降低,最终输掉比赛。
强者恒强需要具备的能力象限,远比我们看到的历史投资回报率要难分辨的多。短期有效不代表长期有效,历史有效不代表未来有效、现在有效不代表海外策略进来之后依然有效。
但也许有一些数字规律以外的维度可以辅助印证强者的气质:1.操盘团队具有正统的金融与数学统计学学术背景和超过3年的实操背景;2.策略最好经过海外资本市场的充分竞争环境的检验;3.拿到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,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上排除小作坊式的短期市场幸存者。
量化投资道阻且长、但正因此才独具魅力不是吗?